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完成《2011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与建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执笔人发改委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就业处处长邓海滨介绍,目前《报告》已作为政策建议递交给国务院。
《报告》指出,一季度就业形势开局良好,但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约200万人,在农村9000万人要转移就业,报告建议,根据目前就业形势加快2011年423亿元就业专项资金拨付进度。
《报告》介绍,今年有660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另据某负责就业促进的官员透露,目前人社部、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正在酝酿推出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
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项举措是,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贷款额度有望从原来的5万提高至10万。
就业专项资金制度待完善
报告指出,第一季度就业形势开局“稳中向好”,表现为城镇就业稳步增长,增幅高于去年同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扩大,“招工难”问题基本缓解。
统计数据显示,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3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目标(900万人)的34%,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500万人)的27%。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41%,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万人。
春节后农村劳动力外出数量迅速增长,到3月中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用工缺口已显著下降。
但不可忽视的是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就业总体形势仍很严峻。
总量压力体现在,年度可新提供城镇就业机会(包括补充自然减员)一般在1200万个左右,而今年新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人数将超过1400万人,供大于求约200万人。
在农村,按劳动时间计算,还至少有9000万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今年将新增约8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转移就业形势仍较严峻。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则体现为劳动力供求的职业技能素质不匹配、地区分布不均衡、季节性劳动差异大等问题更加突出。
此外,由于近期国外一些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政局动荡,也对我国就业形势造成不利影响。
日本地震、海啸灾害造成大批电子、机械、汽车等企业停产,严重影响我国众多关联企业核心零部件的进口和整机生产,对相关企业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北非西亚地区的利比亚等国政局动荡,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造成严重影响。今年1-2月,我国在非新签合同额34.7亿美元,同比减少53.2%。2月末,我国在非各类劳务人员已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8万人。
报告指出,根据目前就业形势,将加快2011年423亿元就业专项资金拨付进度。
发改委内部官员解释说,就业专项资金是由各地人社机构根据当地就业项目资金需求向人社部申报,人社部审核通过后向财政部报批,财政部复核通过之后发放到地方。
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为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
但因为各地就业项目本身不符合申请条件,和资金申请门槛较高、范围较窄等原因,就业专项资金每年都有结余,沉淀至下年继续使用,没有充分发挥资金作用。
邓海滨透露,目前发改委正在和财政部协商,完善财政就业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资金用途上倾向于国有及大集体企业破产改制、淘汰落后产能、资源枯竭地区、库区和生态保护移民、被征地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安置工作。